【開心鬥一番儲值】臺當局花重金搞量產“源頭打擊”導彈,專家:膽敢離開發射架,將迎毀滅性打擊-開心鬥一番兌換碼

臺灣防務部門近日提出總額高達2000億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3元新臺幣,下同)的導彈“全量產”特別預算案,重點用于加速量產各式具備所謂“源頭打擊”能力的遠程導彈,“用于打擊大陸沿海目標”。軍事專家張學峰22日告訴《環球時報》,如果該項資金得到全面落實,臺軍將獲得數以千計用以攻擊大陸縱深的遠程導彈,這是迄今為止臺灣最具有進攻性和挑釁性意味的軍購項目,但關鍵問題是,臺灣有這個能力嗎?  至少包括9種導彈  臺灣《聯合報》21日稱,在這些具備所謂“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中,射程為250-600公里的包括“雄風-2E”“戟隼”導彈、“萬劍”彈等,增程型“雄風-3”“盤龍”反艦導彈正在研發中;射程1000公里的對地打擊導彈包括“云峰”導彈、增程型“雄風-2E”、增程型弓三等型號。  臺灣“毅傳媒”則透露,臺軍具備所謂“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至少有9種,其中“極音速導彈”、“云峰”導彈、“戟鋒”導彈、增程型弓三等還在研制中,射程達1200公里的增程型“雄風-2E”導彈,今年初已有小部分撥付臺軍使用。  島內媒體還表示,增程型“雄風-2E”導彈“可以深入打擊大陸內陸的軍事政治設施”,作戰范圍更大的“再增程型雄風-2E”巡航導彈射程將達2000公里,代號“神隼專案&rd 娛樂城 quo;,計劃從2021年開始研制,將花費5年時間,耗資超過36億元新臺幣。另一種備受關注的型號是“戟鋒”中程彈道導彈,“目前射程不明,但相信高達2000公里以上”。據稱,未來5年內“神隼”“戟鋒”專案將成為臺軍最新兩大“復仇武器”。  臺灣造得出來這么多導彈嗎?  盡管臺媒列舉了臺軍諸多新導彈發展計劃,但它們能否如愿造得出來還是問題。  軍事專家張學峰認為,臺灣雖然在導彈領域具有一定的研發基礎,但研制并批量生產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導彈,仍然面臨很大困難。無論是導彈相關技術還是生產設備,臺灣都嚴重倚賴外部支援,甚至需要引進國外核心設備。例如在制造“雄風-2E”巡航導彈的小型渦扇發動機時,就是靠美國提供的加工數據。  此外,“增程型弓 百家樂 三導彈”是基于“天弓-3”防空導彈研制的彈道導彈,雖然它的理論射程也能達到三四百公里,但由于“天弓-3”導彈彈體偏小,基于它研制的彈道導彈只能攜帶100公斤級戰斗部,實戰威力小,“僅具有象征意義”。要想研制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常規彈道導彈,現在臺灣并無相關技術積累。  至于臺軍所謂“極音速導彈”,也就是高超音速導彈,臺灣方面更不具備這種能力。張學峰認為,臺灣可能會玩文字游戲,將某些最大速度達到5倍音速的導彈稱為“極音速導彈”,但它們的突防能力、毀傷效果完全無法和現代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和新型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相提并論。  即便這些先進導彈能夠研制成功,臺灣還需要解決大批量生產的問題。張學峰表示,2000億元新臺幣折合約72億美元,以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約150萬美元的單價計算,這筆錢可以購買約4800枚巡航導彈,費用的確不少。即便按照慣例,其中一半經費用于研發、采購發射車以及陣地建設,仍能采購2400枚“戰斧”級別的巡航導彈。  然而實際上美國雷神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40年間總共才制造了不到4000枚“戰斧”巡航導彈。即便臺灣開足馬力并得到各方全力支援,想要制造2000枚巡航導彈也得花費10年以上時間。  將在第一時間遭毀滅  對于臺軍而言,更現實的問題是難以解決“打得出”“飛得出”的問題。臺灣要想發揮遠程導彈的效能,首先要具備完善的對地情報獲取網絡,特別是近實時地獲取1000公里外的地面目標情況,而這是當下臺軍很難具備的戰略能力。臺灣在測試“雄風-2E”巡航導彈時,只能依靠在近海“兜圈子”的方法測算射程,根本談不上解決關鍵的中段制導等技術問題。  其次,這么多的導彈根本藏不住。臺灣面積狹小,適合部署導彈的地點有限,戰時肯定都處于解放軍的密切監視下。解放軍的優勢空襲兵力完全有能力在第一波攻擊中摧毀臺軍導彈基地,不給他們展開、進入發射陣地的機會。最近解放軍火箭軍發射了兩枚新型彈道導彈,使用“新質彈頭”癱瘓藍軍防御體系“關鍵信息節點”。有分析認為,這種彈頭可能是電磁脈沖戰斗部或者微波戰斗部,只要被這種導彈命中,恐怕整個臺軍基地的所有導彈都會被癱瘓。即便“漏網之魚”的臺軍導彈發射車能發射導彈,對于就連美軍都有所忌憚的解放軍多層次綜合防空系統而言,要攔截這樣的目標也是綽綽有余的。可能它們還沒有飛出臺灣海峽,就已經被攔截了。  張學峰表示,臺軍推動所謂“2000億元導彈采購案”,關鍵是作為其“防御固守,重層嚇阻”戰略的一部分,試圖對大陸進行“嚇阻&rdq 娛樂城推薦 uo;。從這個意義上講,臺灣重金打造的導彈部隊唯一意義在于“它在發射架上”。一旦它們膽敢離開發射架,臺灣導彈基地將迎來解放軍火力的毀滅性打擊。【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杰】 原標題: 臺當局花重金搞量產“源頭打擊”導彈,專家:膽敢離開發射架,將迎毀滅性打擊